时下,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花样百出,调查结果也被很多媒体奉为圭臬,并且对这些数据不加思索的引用,比如我们再新闻、报道中经常看到:根据XX网的调查,xx%的网友持XX的观点。
可是,这种结果真的那么靠谱吗?
答案是否,没有可能。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,人们接受调查并不意味着承诺,即便承诺某些事情,也未必履行。
最近在看《疯狂实验史》这本书,在《与中国人一路旅行》这一章节中,(具体可见此文)有个生动的诠释,在1930年代,美国人对亚裔人有着巨大的偏见。社会学家拉皮尔随着一对中国夫妇横跨美国(66家旅馆过夜,184家餐厅就餐)的历程(实验)中,除了一家拒绝,却非常顺利甚至得到了非常的礼遇。拉皮尔随后问卷调查这些服务商家(实验中包括的和没有的),得到的结果却惊人的一致:没有人愿同中国人打交道——虽然他们之前表现的很热情。
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经历中,这种现象也很常见,比如很多的对日韩的憎恶、对特殊人群的特殊态度(这个有很大的发挥空间),在网上甚至形成一种舆论单边倒的,可是在现实中,又有多少极端的案例呢?
毕竟,在每个调查背后的人,都有着自己的行为。
本文有一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