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之时,倍感时光疾逝,而碌碌无为,殊可叹矣!于是决计在晚上抽空静下心来,读读书,不经意中选择了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。
缘起古人云:老不读三国,少不读水浒。这句话被无数学人推崇。逆性思维,鄙人即将迈入而立之年,正值少壮,合该好好读读《三国演义》。
学生时代囫囵吞枣读过几遍,主要是对于三国的故事情节感兴趣——现在想起来,那种章回体的场景跟闯关式的网络游戏何其相似?这是吸引青少年的关键。现在工作了,限于时间,阅读这类书仿佛是奢望,所以我侧重读的是前六十回,即截止刘备集团占据益州稳立西蜀,开始于曹魏、孙吴对峙。这其中蕴含了很多职场的道理,以及创业的启示,这种知识也是当下我需要的。
下面是我用Visio画出的流程图,大略勾勒出了三国鼎立之前的事件。
一些启示和感悟:
-
-
- 草根创业,起点不怕晚,实力不怕小,最重要的是脑子要好使,会见风使舵,能拉拢人才是关键,刘玄德是最生动的例子。
- 曹操一直是个被误解的角色,说他是奸雄实在是中国文化中片面贬低一个人的陋习(于此对应的是树立典型,把他吹捧到天上)。其实,三国时代的大佬们都是想代汉自立的,另外那个没有冤杀人办过祸国殃民的事? 客观的说,曹操同志作为东汉中央政府的NO1,是雄才大略的,他统一并稳固了中国北方,减免赋税,发展生产,讨伐地方割据,于是便有些好大喜功把持不住了。
- 生子当如孙仲谋,这话不是多准确,试想:如果孙权如果生在平民之家,或者父兄不是孙坚孙策这样的务实创业者,而是袁绍吕布这样的败家子,他敢不敢,能不能在东吴挣半壁河山,还真不好说。所以说富二代的资源优势真的是亘古未变,如果你想干掉他,只要两条途径: 1)以上级政府的名义打击他(挟天子以令诸侯),2) 在他的内部培养败家子 (孙皓暴虐吴亡)。
-
大浪淘沙,真所谓:辛勤创业人,事业总年轻。
本文有一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