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的主标题是:无题。我实在想不到一个合适的标题,这绝不是故弄玄虚的绞诘。
下了一天的冻雨,在这个略显沉闷的星期六的下午,我耐着性子认真看完了贾樟柯的经典独立电影:《站台》—-期间吃晚饭又跑去出去转悠了一圈。跟观看杨德昌的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和安东尼奥尔的《中国》时一样,这种主题发散却又引人深思的影片,需要用时间去消化和领悟。而不象那些快餐大片,要跟随情节一下子看完。
这是一部融合了1980年代初期众多元素的影片,与其说是人民群众文艺片(因为剧中的人物就是搞文艺的),倒不如说是纪录兼回忆片。或者,象很多人说的那样,关于青春,关于迷茫–
生活,写实的生活,不愠不火的体现在每一个镜头。那不是属于我的时代,但我对那里的很错场景去很熟悉,在单调,滞后的乡村的经历让我能够体会更深—-我说的“单调,滞后”是中性的。正如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要批判或褒扬什么—-至少在我看来。
感情(包括爱情),自然,也或者说是平淡得让人感到莫名其妙,然而,也许事实就是这样。
还有恰到好处的“黑色幽默”。政治元素很多—-比如张军女友坠胎的一幕,广播里是国庆35周年大阅兵的新闻。这跟剧情似乎毫不搭干,不过,讲政治,这可是中国特色。
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,静态镜头的运用(摄像机在背景范围内不动),非常适合平实的叙事风格。—-尽管我对影视是外行。
这是一部非常平凡的电影,却有诸多不同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