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城虽云梦,不如早还乡。
戍子年的正月初十,我冒着严寒,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。
此前的一场雪灾,阻断了大多数人们回家的脚步,咱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,留在“工地”过年,不给春运添乱—-事实上,这并非一厢情愿,我的车停开了!
我并没有太多的沮丧,
因为,错过了春节,至少还有元宵节。
从摩登时尚的大都市到萧瑟闭塞的小山村,花了差不多1天的时间,换乘了7次交通工具—-不包括期间匆匆走路。
透过飞机舷窗,当看外面整齐划一,”蓬勃和谐”的城市,不由升腾一种欢欣鼓舞。但在内心深处,这不是属于我的所在。让我有所归属的,大抵只有那山,那水,那人—
在路上,我更多的是回家的期待,这是一种简单的快乐—-正如乡村歌手约翰·丹佛唱的“感谢上帝,俺是个乡下孩儿”(thank God I’m a country boy)
在路上,有欢喜也有忧伤。
正月十五,在家里的每一个神龛前,我虔诚的点上一支红色的小蜡烛。这跳跃的小火苗,饱含祝福,昭示更美好的幸福。
吾乡中原,流传“神过十五人过十六”。事实也却是如此,正月十六才是最热闹的,我又一次见到了舞狮(利索的男子披着狮子皮,在板凳搭建的高台上窜来跳去)和闹歌(古装打扮的男子在头顶,举个化装成历史或戏曲人物的小孩)—-表演的人们没变,只是老了些。
这样的一次乡村年度盛会,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看得出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—-全然不顾北面的山上失了火。那些可怜的森林公安救火车的警报,是伴音。
在这里,读懂快乐!
传统观念浓厚的故乡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和我岁数相仿的,大都当爹娘了(这在理论上让他们的家人宽心)。而我,事到如今,尴尬的成了大龄青年。
更糟糕的是,我仍然孤单一身的回到故乡!那“佳人作伴好还乡”的场景,限于憧憬—-我想我的爸妈亲人们会有更多这样的期待。
我让他们失望了吗?!那简直是毫无疑问的。
说些什么呢?
别担心,那温柔的妻子,可爱的孩子,一切一切,我都会拥有 (周爽<感谢>)
夜深人静,躺在床上,看一轮明月挂在树梢。
夜天如玉砌。
不由想起小时候,在月光如水的元宵夜,我们一群小孩子,小心翼翼的提着纸糊的灯笼(因为里面放有小蜡烛),无忧无虑的欢笑和嬉戏。
只是此年此时的月光,已不是当年的月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