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历代志怪大观》

周末在苏州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大部头《历代志怪大观》,鬼怪神仙之事,颇值得品味。

有关知识:

  中国最早涉及神奇鬼怪、奇闻异见的记录,被唐人刘知几称为“志怪小说”,如干宝的《搜神记》、刘义庆的《幽明录》,祖冲之的《述异记》均有这类小品。后来在唐宋传奇及宋人洪迈的《夷坚志》、明人瞿佑的《剪灯新话》、朗瑛的《七修类稿》和清人长白浩歌子的《萤窗异草》、袁枚的《子不语》、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、李庆辰的《醉茶志怪》均有记载,并越见其文学性。当然中国志怪小说之最,便是蒲松龄先生写的《聊斋志异》。

  从中国的志怪小品到明清的志怪小说,一直受人注目,但历代的封建士大夫大都哂之,但鲁迅先生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为其争得了一席之地,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历代志怪大观》又将中国历代属志怪的文字汇成一册。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,并颇有资料价值的书。

  志怪小说过去因为它记载民间“琐语”,是“齐东野语”,由此便有人认为其不登文学大雅之堂。其实不对,神话是老百姓的创造,生活琐事正是小说的题材,再说文学范围是相当宽广的。其作者队伍也十分雄壮,除蒲松龄之外,汉魏两晋时有名人东方朔、曹丕、葛洪、陶渊明、刘义庆,南北朝有祖冲之、颜之推,唐宋时有牛曾孺、杜光庭、洪迈、沈括,明清则有冯梦龙、袁枚、纪晓岚、俞樾,连大才子苏东坡也涉足过志怪题材。优秀的志怪小说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能力,写法上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,而且蒲松龄通过《画皮》、《青凤》、《娇娜》、《聂小倩》、《席方平》寄寓了哲理,鞭挞和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。志怪小说上承庄子的想象,下影响今天的科幻神奇小说,是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,《历代志怪大观》一书值得珍藏和一读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