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翔未来君,居宝岛台湾,青年才俊,器识宏达。君有志于中华文言复兴,昔与余论道於网络,钟爱文言之情,溢于言表。今者,闻汾酒文言征文大赛事,欣然投笔,作《登台北一零一有感》一文,立意甚佳,文采斐然,余嘉其诚,慕其才,乃电邮修书一封,为大陆文言复兴事,略表孤陋。余也不才,愿公示於众,抛砖引玉,若为有志者识之,弘扬雅言,光大国学,思之行之,则甚幸至哉。
飞翔未来 足下台鉴;
惠书敬悉,因羁琐务,未及奉复,万望海涵。
阁下文言大作,文采斐然,义理质朴,实乃上乘之作。余素好读古人文章,然后接千载之思,此共鸣于足下矣。每览昔日史录,自春秋至廿四史,自太史公至涑水先生,蔚然大观,叹为观止。其间修身、齐家、治国之术,弥足珍贵。五四以降,崇白话而废文言,古语式微,国学凋零,主尊西学,仍复积贫积弱,可惜可叹也!其后大陆十年文革,尽除“四旧”,摈弃传统文化,实浩劫也。今日观之,虽曰革陈出新,实则妄自菲薄。中华文化,其经世致用,毋庸赘言耳,其博大精深,实国之瑰宝焉,后人弃之毁之,殊可悲夫!
不才闾巷鄙夫俗子,才薄学疏,文言之优劣,不敢妄论。众皆言当今之世,因表述之便,古文不及白话,余亦以为然。倘以文化推而论之,则需三思。文言者,汉语书写之体,语言工具也。工具者,若文字、语法,本无优劣贵贱之分,繁杂精简,皆为人所用,人虑其利害,因个中缘由,或褒或贬,岂不谬哉?盖文言,源於先祖雅语,汇集圣贤智慧,贵乎简约,文必典雅,成中华文明之大焉!哺育华夏,圣贤豪杰辈出,沐浴四邻,汉学泽披后世。逾五千载而不衰,必有其因缘,观今宜鉴古,不可不察也。
环视天下诸强盛之民族国家,若美日法以,必重其文化,保存传承,引以为傲。昔文明古国,若古埃及、古巴比伦,其文明发达,煌煌非常,为天下仰慕,待时事有变,兵戎相争,灾祸袭扰,则轰然倒塌,不复存矣。观我中华,虽朝代更迭,变幻无常,仍薪火相传,亘千载不绝,人类文化,于斯为盛。而我文化之载体,实乃文言。中华地大物博,习俗言语有异,幸汉字一统,书写文言遵行,九州咸享其便,四海皆收其利。近岁,中华文化益复为寰球关注,百家之学、五行之说、和睦之道、养生之术,经久不衰,惠济天下。汉学家费正清尝言:“古汉语乃华夏国学之根基,世界文明之绝唱”,信哉斯言。
故以文化之故,文言无谓之争可休矣!习文言,求中华智谋,弘文言,考历代得失。布衣之徒,虽不能明道于众,但藉由网络,广结同好,传承文言,弘扬国学,实快事也。中华之道,在乎中庸,在乎创新,在乎求真,在乎臻善,吾辈习文言,忌袭古循旧,文风辞藻,可不拘一格,重明理载道,多包容兼蓄。兴趣系之,聊胜于无,心向往且可为之。况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!
文言废兴,其因甚多,余窃以为其中教育为要。近岁大陆,开放逐利。崇洋媚外之风甚嚣尘上,更有专家学者势利之徒,贬文言之名以成己事,哗众取宠,其心可诛。致国粹束之高阁,圣贤弃之敝屣,而名利趋之若鹜,噫!无乃教之过乎?学堂之语文课程,轻国学而薄文言。既有文言教育,亦纳应试之用。文言失势,盖非国人所愿,实乃风气使然。呜呼,泱泱中华,以固见定输赢,因考试学文言,长此以往,中华文化有后继无人之困,文言雅韵有乏力绝迹之虞。观乎台湾,发扬中华文化,并重国学教育,卓然可观,为天下华人赞誉。若我大陆经济鼎新之际,兼顾传统文化,彰显文言雅韵,启蒙经典,教化国民。考试选才,亦重国学底蕴,并倡六艺素质。则文言必后继有人,国学必大放光彩。谚云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此之谓也。
众皆言海峡交流,重乎经贸,贵乎文化,经贸者,因主事者政策之便,成效已然。文化者,因当事者隔阂尚存,犹未尽意。唯我文化,同根同源,两岸交流,不谋而统。若兴之以国学,始之以文言,摒弃前嫌,与时俱进,则中华民族,孰几可兴旺发达。遥想辛亥,百年已逝,中山先生复兴中华之凤愿,任重道远,惟两岸兄弟懿亲,请携手并进,当精诚合作,承先生遗志,正本清源,继往开来。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“同志尚需努力”之嘱,言犹在耳,可励吾辈。
子曰: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文言调零,非一人一事所致;文言复兴,亦非一朝一夕可为。文言之发展,赖乎众力,幸得有识之士,惦念匡扶,功莫大焉。辛卯年,晋地汾酒公益基金携新浪网,共启“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”,广觅天下善文者,谱新篇,写华章,坊间热议,可谓盛举也。若天下华人,皆重国学而爱文言,戮力同心,则再造中兴,指日可待。昔先辈上下求索,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,实吾辈之楷模也。
临书仓促,不尽欲言。粗述鄙见,难称雅意,闻阁下为人师表,於中华国学及文言文,定有高见,尚祈便中赐教。
顺颂大安!
紫云居士 敬上
辛卯年八月初八日
白话译文:
飞翔未来,是一名台湾青年人,很有才华和学识。我曾经与他有过接触,深感他对古汉语的热爱,当听说汾酒全球华人文言大赛征稿的事情后,他踊跃参加,投递了《登台北一零一有感》,文笔和立意都很好,我深感他的良好用心,并欣赏他的文言才华,于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,与他进一步沟通文言文复兴的事宜,现在把此信公开出来,希望能够抛砖引玉,让更多热爱文言的朋友看到,共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言文。
飞翔未来 你好;
来信收到了,因最近忙于一些琐事,未能及时回复,还请包涵见谅。
阁下的文言作文,道理质朴,文采俱佳,实在是上乘之作。我也喜欢读古人先贤的文章,然后深思畅想,想来这是和你的共同之处。每每阅览过往的史书文摘,从春秋到二十四史,从司马迁到司马光,蔚然大观,实在是让人赞叹不已。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方法和道理,非常珍贵。自从五四运动以来,文字改革,废除文言尊崇白话写作,国学遭到质疑,古汉语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冲击,当时举国学习先进的西方科学和思想,然而国家仍然贫弱不堪,实在让人叹息呀!后来中国大陆的十年文革时期,扫除“四旧”,抛弃批判传统文化,实在是浩劫。今天平心而论,之前的革命行为虽然说是革陈出新,然而也有不恰当的地方,也许是有点自己看不起自己啦。中华的文化,实用性不需要多说,其博大精深,可以说是国家的瑰宝,然而却遭到后人的抛弃和侮辱,实在是可悲呀。
我只是一名凡夫俗子,也没什么学识才华,对于文言文的好坏,不敢妄下结论。现在大家都在说,这个时代,出于表达叙述,文言已不如白话有效有用,我也认同这一点。但是如果从文化角度推论,则应该好好考虑了。文言文,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文体,是一种工具,就工具而言,比如文字语法等,本无优劣之分的,只是为人所使用的,人们考虑到其间的利害关系,因为个别的原因,或褒扬或贬低,这不是很荒谬的吗?文言文,起源于祖先的雅言,汇集了众多先贤的智慧,贵在简约,文笔典雅,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。它哺育了华夏民族,涌现了众多的豪杰和贤人,沐浴了四方邻居,并且让后世至今因汉学受用,超过五千年不衰落,必然有存在的原因,我们常说以史为鉴,所用对文言文的发展不能不仔细考察。
环视当今强盛的民族和国家,如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以色列等,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,一直很好的保持和传承着,并引以为傲。过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,如古埃及、古巴比伦,当他们兴盛发达的时候,其文明高度为天下仰慕,然而遇到时事变化,战争、灾祸等,就轰然倒塌,绝迹于世。而反观我中华民族,虽然历经朝代变化,各种各样的风云际会和变化,仍然能够薪火相传,连绵千年不绝,人类文化在此,可以说是盛大无双的了。而中华文化的载体,就是文言文,因为中国地大物博,习俗和言语差异很大,幸亏汉字统一,文言遵行,才使得各地都能够便利的交流,共同进步。近年来,中华文化更加受到了世界的关注,百家学说、阴阳五行、和睦之道、养生中医等,热度经久不衰,为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曾说过:古汉语是华文化的根基,更是世界文明独一无二的活化石,事实的确如此呀!
所以说从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出发点,对于文言文好坏的无谓争论可以停止了,我们学习文言文,是为了寻找中华智慧的真谛,弘扬文言文,是为了探求中华文明的规律。普通的人,虽然不能对大众宣讲太多道理,却可以从自身做起,借助网络平台,认识更多的爱好者,传承文言,弘扬国学,的确是人生中快乐的事情。中华之道,包括中庸、创新、求真、臻善这些基本原则,我们学习文言文,更应该如此,忌守旧和一味的沿袭古人的风格和思想,关于文风和遣词造句,也可以不拘一格,当然最重要的是说明道理,教化好的东西,同时也应该包容兼蓄。如果兴趣在这里,写些文言文,则有胜于无,心想事成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。况且学知识,运用知识,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文言文的发展,废除和兴旺,原因是很多的,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。近年来大陆对外开放,重点发展经济追逐物质利益。崇洋媚外的风气很重,个别专家学者也廉不知耻,为获得关注和既得利益,一味大放厥词贬低文言文。对于国粹不重视,鄙视和轻看中国的圣贤,热衷于名利,哎!这难道不是教育的过失吗?学校的语文课程,轻视国学和文言教育,即便有一些文言,也仅仅是为了考试。文言文的缺失,不是中国人所希望的,只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使然。哎,我泱泱中华大国,以固定的模式和观念评判输赢,因为考试才学习文言文,长此以往的话,恐怕中华文化就后继无人,文言国学就绝迹了。反观台湾,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华文化,并且很重视国语教育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,为天下的华人所赞叹,这是大陆需要学习的地方。如果大陆在发展变革经济的同时,也兼顾传统文化的建设,彰显文言和国学的作用,孩童启蒙教育中多些中华经典,在国民的教育中注重培养传统文化。考试选材的时候,也要重视国学底蕴和六艺素质,则文言文的发展必然后继有人,国学也必然大放光彩。谚语说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确实是这样子的呀。
众所周知,海峡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加深。经贸交流方面,因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便利,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但是文化交流方面,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隔阂和差异,还不容乐观。幸亏中华传统文化,可以作为纽带,毕竟两岸一家,同根同源。两岸交流,如果以文言和国学作为切入点,抛弃之前的成见,与时俱进,想来我们中华民族,不需要太久就可兴旺发达的。遥想辛亥革命,已经过去百年了,但是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的伟大愿望,还是任重道远的。两岸兄弟一家亲,理应携手合作,继承先生的遗志,理顺中华文化,继往开来。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,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,中山先生“同志尚需努力”的嘱托,好像还在耳畔,足可以鼓励我们大家的行动。
孔子说过,人能把道理廓大,而不能用道理来廓大人。对于复兴文言尤其如此。文言的衰微,不是当初偶然的人事就导致的,文言的复兴,也不是现在马上就可以做好做大的。文言的发展,要靠大家共同努力,所幸有识之士,一直默默的惦念和匡扶文言文的生存发展,二零一一年,山西汾酒杏花村公益基金会协同新浪网,共同开启了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,广泛的征集文言作品,寻觅古汉语人才,引起热议,为文言的复兴写下了浓厚的一笔。如果全球的华人都这样,重视国学,热爱文言,努力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,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将是指日可待的。我们的先辈们上下求索,为真理探索,为人民付出,发扬和继承圣贤的学问知识,为天下和平和谐作出伟大的贡献,实在是我们的楷模。
好了,到此为止吧,信写的很仓促,见笑了。对于文言复兴的表述,也有疏漏欠缺,听说阁下你是教师,对于中华国学和文言文,肯定是有高见的,真心希望多多指教。
顺祝一起都好!
紫云居士 敬上
辛卯年八月初八日
附一;
飞翔未来致紫云居士电邮
紫云先生,您好:
有幸躬逢文言大赛,不顾陋才,书一拙作《登台北一零一有感》以投,作品以繁体字呈现,其址如:http://client.sina.com.cn/fenjiuwyw/show.php?id=5744(或为家乡故,不才虽识简字,恒好旧字,非欲自耀;信书为简,唯惧现乱码耳。)
感谢您对在下文章的称赞,呵呵,我也很高兴能认识您这样热衷于文言的高手,记得刚加入爱文言的时候才高三,曾经向您建议另设文言大典,那个时候还与您有一些讨论,在下多有幼稚,还望先生雅量一笑泯之。其实,此次拙作在文意逻辑上仍有缺漏,只是在送出之后方才发觉;另外,这“中华第一在台湾”…有可能同时引发两岸些许人的不满微词,(但愿能忠于自己的爱好:古文,以及自己作好自己即可!)总之,对于紫云先生的推荐,实在甚感惭愧。
这次文言大赛的消息实在知道得太晚了,匆匆拙作,都怪自己太晚收信、太少浏览爱文言网站了;依照先生最初信中的构想,在下将在爱文言上发布拙作,并且小作增益,让文意更为完整,也算是给自己做一个纪录、还有面对站上各方家的指教。
最后,关于爱文言QQ群,其实我还蛮想加入的,只是虽然听过QQ,但却不了解QQ软体的使用~@_@~(请容在下再多多研究琢磨,哈哈)不晓得爱文言站上的台港澳朋友多不多,或者可以考虑增加使用微软的MSN、或者雅虎的即时通。(仅仅建议一下)
飞翔 敬上
附二;
登台北一零一有感 (台湾 飞翔未来 作)
台北一零一者,或谓台北国际金融中心,乃摩天高楼也,地在东南宝岛台湾之台北市信义区,地上楼层凡百零一,是以为名。 斯楼为我中华第一高楼,亦尝冠寰宇于甲申至庚寅年之际,甲申以前为马来西亚双峰塔,庚寅以后则为杜拜哈里发塔所代;执事者冀为亚太营运中心也。 昔者孔子登泰山而天下为之小,予不才,生长台中之鄙野,未履岛外,就台湾师范大学于台北时,登一零一,至九十又一楼观景台,下望人车小几如蚁,且思所居,西倚神州、北抚琉球古国而窥倭国日本、东穿太平洋而伺美利坚、南据南沙而临东南亚,不惟小天下,信有席卷天下之感哉! 然,诸国争建第一高楼,欲以自显,以为可雄视坤舆,我上国亦不能免;君不见纽约世贸大楼为拉登所坏于九一一,而今虽复建,不与争第一矣。古者,周天子之王天下也,在德而不在鼎,今者,王道则在核心技术而不在第一高楼。万丈之高楼,平地即可起,隤得复筑,要在技术耳;欧、美之方有顶尖技术,其楼虽不至高,仍可霸天下,是足为我中华诫。
本文有一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