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明道(企业SNS)的思考

最近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看到明道产品的广告,号称企业社会化协作新体验。

明道简介
因为一直关注SNS,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或小众化的产品。于是注册体验了一番,界面跟主流社区(以facebook为代表)并无二样,功能上主要是企业内部协作常见的操作:动态、图片、文档、问答、任务、群组、通讯录等,客观说是云端互联网时代一个不错的创意,有些陋见:

    • 办公沟通协作有着众多的选择,企业E-mail, IM,OA,SNS等,而专业的管理还有ERP,SAP等一大堆高级软件。对于需求多样的公司,这样的产品如何借鉴和吸收,扬长避短
    • 企业是否接受这种完全被第三方托管方式,特别是涉及一些商业机密信息,要知道当今国内的互联网安全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(之前的CSDN,天涯社区被暴库就是个警示)
    • 试用版有太多的推送广告,这会让企业感到难以接受,而付费版更多的是功能的丰富,没有针对企业的定制(比如自定义域名、风格、Logo)等,也许需要寻求另外的途径,比如做成系统,供企业授权安装,提供技术支持
    • 如何在用户体验上使使用者专注于工作,而不分心,或者沦为形式和消磨时间的工具.
标签 | 留言&评论

《大设计》专题片

    由北京国际设计周联手CCTV-2共同制作的四集专题片《大设计》,本片在英、德、意、法、美、日等多个设计发达国家,沿着当代设计的发展进程,从工业、品牌、服务、战略设计等四个发展阶段,深入探讨设计,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设计、走近设计。

    http://t.cn/z0FD6W3

一条评论

互联网创业到底有多苦?(转)

   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这几年确实比较风光。看看胡润的百富榜就知道,上面排列了不少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名字:李彦宏、张朝阳、史玉柱……

    这些互联网创业者的风光,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投入到互联网创业这大军中来。作为处于事业发展中期的创业者,我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,要进入互联网创业者的行列,事先一定要谨慎思考。 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瀑布流布局形式的网站设计:pinterest

    信息碎片化的今天,一览无余的设计,即不调整页面就能呈现足够的信息,无需翻页,无疑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。

    下面是一个国外网站的案例:pinterest 同时也被称为新一代的社交网站,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。国内也随后跟进,出现了众多C2C(copy to china),此不赘述。

    我个人的感觉是,就表现形式而言,瀑布流设计还是不错的,可以避免翻页产生的迷路和跳出。它最主要还是面临用户接受和使用习惯的问题。

留言&评论

【移动互联网】应用(APP)开始画面的研究

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,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,移动应用的功能可以说越来越丰富了,很多时候,人们非常在意应用的内容独特、界面精美、菜单(导航)个性、操作的上追求酷炫的效果,却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步骤:开始界面

从技术角度上来说,开始界面只是为了载入(Loading page)的方便,呈现给用户的一个信息化设计。考虑到应用一般不大,载入不会过久,所以显得并不是很重要,在实际项目中,A) 忽略不计,屏幕静滞,让用户耐心等一会   B) 用几个翻页广告图替代 C)

然后便直接进入主界面(index page)了。 继续阅读

一条评论

百度创意专家:在线作图

在线多媒体物料制作工具,简言之:在线作图的网站:

http://chuangyi.baidu.com

标签 | 留言&评论

让用户完善资料的策略

用户来到一个网站(或应用),排除那些访客(这些人大部分看1-5秒就拍屁股走的路人),大部分感兴趣的或有目的性的用户,会选择注册——没有注册,也许用户就不能浏览或参与。一般情况下,给出足够的诱惑和噱头,让用户闪电注册(即提供账号和密码)并不是一件难事。

注册之后,当务之急重中之重,应该是留住用户,但是很遗憾大部分产品到此为止——这实在是一件功亏一篑的事情。

如果深究下去,就会发现,留住用户的关键就是让用户完善资料。为什么这样做呢?因为完善E-mail,电话,地址这些联系方式之后,后续的追踪和回访将会很方便,而如果用户肯留下生日、姓名这些实名资料,则可以很好的套近乎,拉近距离。凡此种种,如果能够在不骚扰用户的情况下(最基本的原则是让用户不能排斥),又能很好的跟用户互动,这将为己方留下一个难得的宝贵资源,精准的市场营销将可以由此开展。 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Myday品牌汇网站项目设计

界面截图

 

标签 | 留言&评论

用例建模工具

最常用的有三

  • Rational-Rose
  • Power design
  • Visio
标签 | 留言&评论

最好的时间管理工具是你自己

最近读了一本小书《抢在世界前面的七个技巧》,这应该是这两年来,处理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《80/20原则》之外,读到的关于时间管理的有一本好书啦。

对于职场人士来说,时间管理,是个大问题,我们肯定会有一大堆事务,日程很满,却好像很乱,成效也不高,这让我们愤怒和消磨。

TO DO LISTs 的误区,让人变得机械不堪,强行,扼杀了思维的跳跃性。

其实最好的时间管理,是自己用灵活的方式,分清主次,寻求突破点,这才是最好的时间管理。时间是应该用到有用的事情上,但是浪费(花)在沟通上,也不一定错,因为如果沟通不清,不仅伤了感情,最后事情还不一定做好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
 

留言&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