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不上什么时候喜欢上诗歌的(新诗)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与伊渐行渐远的.就在这个春夜,在松江府的一幢水泥阁楼里,寂聊的我从床前案头翻到了高中时代买的一本盗版现代新诗歌集子,翻到了台湾八零年代的诗人作品章节.摘下了这些让我有些颤动的句子.
说不上什么时候喜欢上诗歌的(新诗)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与伊渐行渐远的.就在这个春夜,在松江府的一幢水泥阁楼里,寂聊的我从床前案头翻到了高中时代买的一本盗版现代新诗歌集子,翻到了台湾八零年代的诗人作品章节.摘下了这些让我有些颤动的句子.
1900年2月10日,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《少年中国说》,“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富则国富。”而今天,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、进取、日新、破格、好行乐、盛气、豪壮、造世界、“常思将来”、“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”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。可是,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,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,中国味淡不可闻。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?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《新少年中国》,而不仅仅是《少年全球化》? 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