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拉格群岛》遐想

最近在读前苏联作家亚历山大·索尔任尼琴的《古拉格群岛》,这套洋洋洒洒的“小说”(其实是纪实文学),信息量巨大,名字晦涩,内容庞杂,甚至没有太多连贯性和叙事逻辑,但是并不妨碍认真的阅读和思考。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身份,他是一名苏军军官,因在一封信中的不当用辞而获罪,成为了“古拉格群岛”(代指苏联的政治犯劳改营)的一员,“有幸”体验并接触了这项“天才”的制度和被控制在下面的“家兔”们(囚犯),从而开始笔耕不辍,去揭示了这场绵延近半个世纪(1918-1956年)的闹剧和悲剧。作为一名独立思考者,作者一直坚守着底线,即便被驱逐,都明确的反对独裁专制,流亡资本主义阵营,却也对西方的物质消费价值观投以冷眼,搞得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友人很尴尬, 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《笨办法学Python》一个老程序员的建议

这篇文章是《笨办法学Python》一书结尾的一章,这个老程序员写的很透彻,特此贴在自己的网站,努力让自己见贤思齐。

你已经完成了这本书而且打算继续编程。也许这会成为你的一门职业,也许你只是作为业余爱好玩玩。无论如何,你都需要一些建议以保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行,并且让这项新的爱好为你带来最大程度的享受。
我从事编程已经太长时间,长到对我来说编程已经是非常乏味的事情了。我写这本书的时候,已经懂得大约 20 种编程语言,而且可以在大约一天或者一个星期内学会一门编程语言(取决于这门语言有多古怪)。现在对我来说编程这件事情已经很无聊,已经谈不上什么兴趣了。当然这不是说编程本身是一件无聊的事情,也不是说你以后也一定会这样觉得,这只是我个人在当前的感觉而已。在这么久的旅程下来我的体会是:编程语言这东西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用这些语言做的事情。事实上我一直知道这一点,不过以前我会周期性地被各种编程语言分神而忘记了这一点。现在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了,你也不应该忘记这一点。 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读《1944:腾冲之围》

余戈,微观写史;
在区图书馆里的偶遇;
称呼为“我军”,
滇西游击之战
高黎贡山之战
光复腾冲之战 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美国梦的典范——读《萨姆·沃尔顿自传》

五一劳动节小长假,呆在住所,读完了1992出版的《萨姆-沃尔顿自传》(中译本是2002年出版),现在是2013年,对于我这样商业智慧匮乏的人来说,真是相见恨晚。
在四一清明小长假,我曾读福特自传,见超级产品的本质——读《亨利福特自传》笔记
汤姆-彼得斯在《追求卓越》中说:“也许除了亨利-福特之外,萨姆-沃尔顿是本世纪最出色的企业家”。很幸运,能够在1个月的时间倾听两位卓越的智慧者的声音。————他们的成功固然耀眼被人们津津乐道,但是我在书中看出了功成名就之后的谦逊和朴实,这种思想高度,不是一般的励志和成功学所能企及。

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超级产品的本质——读《亨利福特自传》笔记

清明节,无事此静坐,蜗在住处读《超级产品的本质——亨利福特自传》,一天读完约20万字的书,也是近年来的一个记录,这种阅读好书的乐趣,恰是听一个睿智的老人娓娓叙述,受益匪浅,大呼过瘾。

福特是我比较敬仰的一位商业楷模,他卓越的开拓精神、管理之道、经营理念无需赘述。几年前曾读过关于福特汽车的书,对创始人自我奋斗开创平民汽车(福特T型车)的故事印象深刻,如今读这本自传,又对福特的企业发展和商业智慧有了更深、更系统的了解,真可谓常读常新。

继续阅读

留言&评论

《乔布斯传》阅读笔记

在闵行图书馆断断续续又把《乔布斯传》看了一遍,结合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感悟,收获还是蛮多的。兹将笔记片段录下备忘。

  • 乔布斯的发家,除了自己的营销整合天分,最重要的因素是:利用沃兹尼亚克的技术天分。(找到核心人才的关键)
  • 苹果电脑公司的名称其实并无伊甸园和图灵毒苹果的典故,很稀疏平常,甚至是为了商业目的,因为Apple作为公司名可以靠字母顺序排在黄页电话薄的前面。(创业要务实)
  • 苹果绝对是车库公司的典范,苹果一代电脑让乔布斯赢了第一桶金,其组装就是作坊式起家。(小公司和团队的优势是灵活和住住机会,要把这一点发扬光大)
  • 继续阅读

    留言&评论

    思考的技术兼读大前研一杂记

    《菊与刀》中对日本民族性格的论述,诸如重秩序等级、傲慢冷酷、勤奋务实、奸诈狡猾… 观察日本的众多商业大腕,松下幸自助还是稻盛和夫,的确很契合。至少在他们的著作中,也能够寻到蛛丝马迹。

    然而被奉为“日本战略之父”的大前研一却是个异类。

    关于大前研一,之前对他的了解很有限,记得看过一段马英九介绍自己官邸的视频,小马哥特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重点推荐,就是大前研一的《看不见的新大陆》——但是这本书口味以西方的精英观点外加傲慢的自由主义为主,大陆自然没有。所以也就没怎么关注,事实上,日本的所谓管理大师很多,另外“战略”这些事情,离一个普通公民似乎很遥远。 继续阅读

    留言&评论

    公民韩寒,《青春》未了

    对于流行文化如畅销图书热门影视,我一直有点后知后觉,即某段时间大家很关注的,我姑妄听之,当喧嚣过后,再去根据评论好坏做论断和品赏(感谢豆瓣)。这种方式在很多人看来太out(过气),但我却乐此不彼。一方面,大浪淘沙,好的作品经得起考验,差的却很难长久。另一方面,作为一个穷人,这种方式比较省钱,根据经济学原理,一件新上市的东西肯定标价很高。

    我这种方法使用于很多在其时很流行的电影和畅销书,在一年半载之后初看,发现大部分水准都是相当一般,甚至差强人意,但是对方已经赚得盆满钵满——这种例子很多,比如《黄金大劫案》,比如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。由此可以炒作的重要性。

    言归正传,最近(2012年)低价淘来了一本韩寒的杂文集《青春》(2011年出版),想起去年购入的《独唱团》(2010年出版),以及很多年前买的盗版《三重门》,当抽出时间阅读的时候,我麻木的思绪被打动了——感谢韩寒,你是一个例外,我得说,你的作品,在当下的中国文坛,堪称经典。

    继续阅读

    2 条评论

    从经理人的角度看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

   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,让我先卖个关子:如果让你穿越到中国古代做王公贵族,只带一本书的话你会选择那本?——也许你会带上一本《论语》,毕竟中国是儒家社会,半部论语治天下嘛,可是,《论语》在古代比人民日报+新闻联播的影响力还大,咱就不要班门弄斧了。
    ——额,你要带《大英百科全书》或《我们爱发明》这样的书籍,指望以科技实现自我,这注意听起来是不错,但是根据我的了解和建议,你最好不要这样显摆冒险,说不定你会被时光机降落辖区的行政长官抓起来审问拷打,如果你给他展示你的科技知识,很有可能被当做妖人处决,悲剧!

    那要带什么呢?且听我娓娓道来。 继续阅读

    3 条评论

    英雄的黎明——品读三国演义的创业之道

    晚春之时,倍感时光疾逝,而碌碌无为,殊可叹矣!于是决计在晚上抽空静下心来,读读书,不经意中选择了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。

    缘起古人云:老不读三国,少不读水浒。这句话被无数学人推崇。逆性思维,鄙人即将迈入而立之年,正值少壮,合该好好读读《三国演义》。

    学生时代囫囵吞枣读过几遍,主要是对于三国的故事情节感兴趣——现在想起来,那种章回体的场景跟闯关式的网络游戏何其相似?这是吸引青少年的关键。现在工作了,限于时间,阅读这类书仿佛是奢望,所以我侧重读的是前六十回,即截止刘备集团占据益州稳立西蜀,开始于曹魏、孙吴对峙。这其中蕴含了很多职场的道理,以及创业的启示,这种知识也是当下我需要的。

    下面是我用Visio画出的流程图,大略勾勒出了三国鼎立之前的事件。 继续阅读

    一条评论